每一个人,每一处都想要快乐; 然而,如何找到这颗宝石并不容易,也许很多人一生都在与苦难作斗争,同时在越来越狭窄的圈子中寻找幸福或从不幸福中解脱,直到疲倦和沮丧,他们放弃并等待不可避免的事情。

从出生开始就期望幸福可以在外部,在感官世界和浪漫的动荡领域中找到,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多数人都在此进行搜索。 几乎从出生起,对构成“幸福生活”的简化刻板印象就被灌输到每个人的脑海中。 由企业实体构建的刻板印象,得到积极参与设计和延续系统(社会-经济-政治)的双重政府的支持,这些系统远非创造幸福,助长不满,煽动内部冲突并产生对物质感官刺激的依赖。 从一系列关于生命本质的错误结论演变而来的刻板印象,其中“身体”及其无尽的欲望和快乐占据了中心位置。 “成功”,通常是由财富和权力决定的,已被呈现为人生的最高目标; 雄心壮志被提升,甚至被钦佩,对事物的所有权,以及对被认为值得称赞的其他人的统治。

这种根植于狭隘唯物主义人生观的错误价值观,主要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强大的跨国公司。 但是由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别无选择的教条主义信念,世界各国和人民现在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一种腐蚀性、有毒的生活方式。 一种破坏地球、助长精神疾病并加剧社会/收入/财富不平等的行为。

最不平等的国家患有一些最高水平的精神健康疾病,这绝非偶然。 相反,更平等的国家通常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芬兰(连续第五年位居榜首),其次是丹麦、冰岛、荷兰、挪威和瑞典。

衡量幸福的标准?

在这个无所不在的、愤世嫉俗的结构中,幸福与经济/物质成功/地位之间的等价被绘制、促进并在一定程度上被相信。它不仅适用于个人,而且是衡量国家发展的主要基准。 挑战这种说法,并将幸福本身(或实际上是爱,两者来自同一个来源)作为生活的主要目标和评估增长的最重要标准——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与比如财富、事业成功、政治影响力、大房子、快车等等,都被斥为幼稚; 与我们生活的瞬息万变的竞争世界脱节。

但有初步迹象表明,这种不平衡的相当粗略的观点开始受到挑战,尽管是悄悄的。 再加上许多人对现有制度和价值观的幻灭感越来越强烈,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不丹这个国家。 这个夹在孟加拉国和中国之间的小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一种基于集体福祉而非 GDP 水平来评估国家地位的替代方法,并于 2011 年 7 月提出了一项联合国决议 (65/309),其中各国邀请“在确定如何实现和衡量社会和经济发展时更加重视幸福和福祉。”

作为回应,次年设立了《世界幸福报告》; 对全世界幸福水平的年度调查、各国的细分以及我们作为全球社会的现状和可能走向的概览。 “进步的真正衡量标准是人民的幸福,”报告称。 “那种幸福是可以衡量的; 并且我们对导致它的原因了解很多。 有了这些知识,政策制定者现在可以将人们的幸福作为其政策的目标。” 而且,让我们补充一点,不仅仅是少数富人/公司的持续致富。

3 月发布的 2022 年报告指出,自首次发布以来的 10 年中,“平均而言,大多数国家的压力、担忧和悲伤呈长期温和上升趋势,而长期则略有下降在享受生活的过程中。”

这是对全球主导价值观的一个不足为奇的诅咒评估。 但是,鉴于当前对物质的痴迷的生活方式、社会分化、成为某种东西、符合符合文化刻板印象的形象和接受主流教义的压力,以及日益增长的环境焦虑感(被认为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增加和持续的不满、焦虑和不快乐是不可避免的。

从建筑师的角度来看——政治家、公司和信奉教义的人——这很好。 他们最不想要的是与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环境和谐相处的幸福满足的社区; 在一个与自己交战的暴力世界中很难感到满足; 在破坏环境的地方,鼓励对“他者”的不信任,在经济不安全是大多数人的常态的地方。

不安全、不容忍和永恒的渴望是贪婪和分裂意识形态的基石,它建立在持续、不负责任的消费主义和分离的基础之上; 广告/营销维持的渴望,引发不满,他们说,购买他们的产品会满足。 但正如伟大的印度圣人拉玛那·马哈希所解释的那样,“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没有幸福。 我们通过我们的无知想象我们从物体中获得快乐。 当心离开时,它会体验到痛苦。” 头脑不断地被鼓励“走出去”:购物、寻求娱乐、追随和参与各种追求幸福的欲望。

虽然欲望的暂时满足并不能创造持久的幸福,但它确实带来了从渴望和痛苦中的暂时解脱。 然而,创造这种幸福的并不是欲望的对象。 短暂满足的欲望被平静下来,让永远存在的幸福在下一个欲望之前闪耀,等等。 欲望是永不满足的:正如佛陀所教导的,它是所有(心理)痛苦的根源; 欲望伴随着焦虑、失望和分裂——哪里有分裂,内部或外部,就会有冲突。

内逃

人类面临的全球危机清单中包括精神健康疾病的流行病(抑郁和焦虑是最常见的情况),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成瘾(因为寻求逃避不幸)和自杀——被视为最终的逃避。 受苦的实际人数未知,估计约为 10 亿(占世界人口的 15%),但毫无疑问还要多得多。 虽然原因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有所不同,但人类的状况却不会。 除了存在任何文化/种族差异之外(这些差异正在迅速被全球化和统一计划摧毁),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想要快乐,无论我们在世界的哪个地方,是否,黑色,棕色或白色,富人穷人或介于两者之间。

无论是事物还是其他人、地位或成功,都无法满足这种与生俱来的对幸福的渴望。 正如 Ramana Maharshi 解释的那样,如果物体(包括信仰)带来幸福,“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幸福会随着财产的增加而增加,并随着财产的减少而减少。 因此,如果他 [someone] 没有财产,他的幸福应该为零。 人的真实体验是什么 [woman]? 符合这个观点吗? 在深度睡眠中 [e.g.] 该男子没有财产,包括 [conscious awareness of] 他自己的身体。 而不是不开心 [though] 他很高兴。”

就像和平与爱一样,这种幸福存在于内在,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然而,许多人(如果不是大多数人)迷失在消费、竞争和不确定的空洞世界中,充其量只是短暂地体验这种内在状态。 如果我们要创建以社会和环境责任为核心的健康和谐社会,这种情况可以改变。 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性变革,因此也需要改变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以及解除世界各地人民生活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灌输社会正义、信任和更简单、更安静的生活方式的变革; 培养人类善良、同情和团结的变化。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向往的改变:拒绝市场的呼声,弱化魔物,创造满足与自然幸福绽放的空间。

Source: https://www.counterpunch.org/2022/05/27/discontent-by-design/



Leave a Reply